什么是周围性面瘫
约50%的周围性面瘫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,任何季节均可发病,最常见于春夏交替季节。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,多发于20~40岁人群。最常见的导致周围性面瘫的原因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,也叫面神经炎、贝尔麻痹,约占周围性面瘫的半数以上。因为病因仍不明确,所以叫特发性,但有一些证据提示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。外伤是第二大原因,如面部骨折或刀伤、手术损伤、产伤、气压伤等。
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赛冷、凉风侵袭、病毒感染(单纯疹病毒、带状疹病毒、巨细胞病毒)等,导致局部神经的营养血管痉挛而致神经缺血、水肿等的因素。
周围性面瘫的症状:
多数情况下,表现单侧上部和下部面肌均瘫痪,口角歪斜,额纹变浅或消失,眼睛不能闭合;急性发病,患者刷牙时发现口角漏水而引起注意。典型表现为:额纹消失、眼睛不能闭合或闭眼无力、嘴巴歪向健康一侧、鼓腮时病侧鼓不起来口角漏气、呲牙时病侧鼻唇沟消失。
伴随症状
Bell征: 闭眼时眼脸不能闭合,眼球向外上方转动,露出角膜下方的白色巩膜。
听觉过敏: 面神经骨肌分支受损,使微小的声音听起来很大。
味觉障碍: 鼓索分支受损使舌前2/3味觉出现障碍,如味觉减退等。
泪腺分泌障碍: 膝状神经节以上病变,可产生泪液减少或消失鼓索神经分支支配领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,可造成唾液分泌减少。
带状痕疹感染时,可出现外耳道或耳廓周围的剧烈疼痛,并可见疤疹。
周围性面瘫患者要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话,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,会有比较突出的治疗效果,在此提醒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,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更好一些,不会容易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,患者要针对自己病情采用合理方案治疗,而且要对病情治疗有足够信心和耐心才行,不能总是半途而废,也不能胡乱采用偏方等方案治疗。
同时治疗期间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不能过度劳累,也不能经常熬夜,不能经常吃一些刺激性食物,日常饮食应该多营养,多样化一些。